在日本有一个奇怪的现象:房子价格越来越低,年轻人购房的意愿非但没有上升,反而越来越小。
美国世邦魏理仕公司曾做过一个调查,在所有发达国家中,日本年轻人的购房意愿最低,为34%,而英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,年轻人的购房意愿高达70%。
是日本房价太高了吗?
恰恰相反,按照当地收入水平,一个人平均8年就能买一套房,房价最高的东京,也只要13年。(日本经济新闻)

更离谱的是,日本拥有全世界最夸张的房贷政策,银行贷款利率只有1.475(CEIC DATA),近四成的人购房不要首付,七成以下的购房者首付低于2成。
就这样,日本年轻人还是不买账,在20到30岁的年轻人里,仅有27%的人名下拥有住房,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从父母那继承来的。

日本年轻人,为啥不愿意买房了?
01.
众所周知,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拥有“独步全球”的房地产产业,号称“半个东京的房价能买下整个美国。”
但是好景不长,过热的楼市严重影响到正常经济发展,地价居高不下,实体经济融资困难。
日本央行决定主动刺破泡沫,先加息,后加税,到了1992年,楼市相比1989年下降了70%,楼市发动机被强行熄火。
楼市“硬着陆”的代价极为惨烈。相关统计显示,日本三年内有超过2500家房企破产,总负债超过3万亿日元。
可相比高位接盘的日本民众,房企的灾难又显得不值一提。从1990年到2002年,日本资产价格下跌造成的总损失高达1500万亿日元,合计人民币110万亿(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)。
这是什么概念?日本总共1.26亿人口,相当于十年内每个日本人亏掉88万人民币。考虑到他们相对较小的贫富差距,几乎每一个日本家庭都损失惨重。

毫不夸张的讲,上世纪的大崩溃给日本整整一代人留下极其惨烈的回忆,当新生代经历了老一辈人的耳濡目染,生来就对买房存在抵触情绪。
02.
但是,光有心理上的抵触还不够,现实困境又给日本年轻人当头一棒。
自房地产泡沫破裂以来,近30年时间,日本经济增长约等于零:1996年,日本GDP总量4.92万亿美元,到了2022年,日本GDP总量4.23万亿美元。
经济停滞,甚至不增反降的后果之一,是年轻人愈发看不到希望——我再怎么努力,都无法比父辈过的更好,那我为什么还要努力?
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“御宅族”诞生了,他们不工作不社交,整日以打游戏看动漫为主业,大部分甚至全部经济来源靠“啃老”。
2015年,日本电视台曾报道过一个43岁的“宅神”,足足27年没出过门,没有朋友,当然也没有社交,靠电视电脑与报纸获得外界信息,日常生活开支完全由七旬老母打工维持。
算算时间,他正是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泡沫后第一批进入社会的日本年轻人,堪称“躺平界的鼻祖”。

另一项数据显示,日本18到39岁的年轻女性,选择不结婚不恋爱的比例已高达四成,男性则夸张到五成。
当日本年轻人连工作、结婚的欲望都丧失殆尽,又哪里有买房的动力?
03.
有人说,不结婚不买房的现象在日本虽然普遍,但终究不是主流,2022年日本结婚人数52万对,为什么已婚人士也不愿意买房了?
这里必须阐明一个事实,在中国购房能享受到的权益,和在日本购房能获得的权益,是两个概念。
比如说,中日都有“学区房”制度。中国的学区房需要居民“户口在地”,因此你能看到每年都有大量家长挤破头买优质名校周边的“老破小”。
但是日本的学区房名额分配是要求居民“居住地在此”即可。什么意思?无论你是买房,长租,还是短租,只要目前住在学区内,就有资格申请区域内任何一座公立学校。
不仅是教育,在就业,医疗,养老等方方面面,日本购房与租房之间的权益差距都很小,所以很多日本年轻人都选择租房,而不是买房。

东京大学一项调查显示,85%的日本年轻人婚后选择租房,10%的年轻人婚后选择与父母一起居住或住公司宿舍,仅有5%的年轻人选择买房。
此外,日本购房后的税费支出相当严重。如果想将房屋留给子女,最高要缴纳40%的“财产赠与税”和“遗产继承税”。这意味着买房留给子孙,留下的很可能不是一笔财富而是一笔负担。
某种程度上,在日本仍旧选择买房的年轻人,都是非富即贵的有钱人。
04.
所以当大家看到日本超低的购房利率,令人大跌眼镜的房价收入比,日本人却仍然不愿买房时,请不要惊讶。因为日本年轻人“低欲望”的根源压根不在房地产,而在日本的经济本身。
这个国家的现状也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后果:当房地产爆炸,经济陷入停滞,最有希望的年轻人会以何种眼光看待消费,又将以何种姿态面对未来。
房地产,从蜜糖到砒霜的转化,往往只在一夜之间。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