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处看了看关于星期的内容,就是说星期制是从古巴比伦传出来的,经过好几次不同神话体系的杂交变成了现在的英语名称。
名称大多是北欧神话人物,只有Saturday(土神日)取自罗马神话农神萨图恩(Saturn),Wednesday(主神日)取自日耳曼神话主神沃登(Woden),相当于北欧神话主神奥丁,不同体系的主神日可能有差别。

而在中国,明末清初,星期才逐渐被我们所知晓。民国时期规定使用公历之后,星期才逐步普及起来。星期和七曜(日月五星)是有对应的,有地方说当时我们规定星期的人先定了星期日的叫法,后面星期月星期火听着不顺口也不好理解,就直接改成了星期加数字。星期一到六分别对应月火水木金土。表面上看这顺序和我们的传统不相合,既不是五行相生也不是相克的顺序,按河图数排序是水火木金土,水和火也颠倒了位置。

七曜日的顺序是根据二十八宿值时排出来的。将各天体由线速度从大到小排列为月水金日火木土,日那个位置本来是地球的,但我们在地球上就以地球为参考点。一日有二十四个小时,虽然我们用的是十二时辰,这十二份是对应十二星次的,把二十八宿分成了十二份就是十二星次。四正(子午卯酉)分三宿,其余的为两宿,一共二十八。二十八宿以角宿为起始,角亢对应辰,辰生肖为龙,咱们是龙的传人嘛,以角宿对应木,木为东方为青龙。第一日角宿值日,配木,第一个小时为角,下一个小时为亢为火,然后依次序排下去,第三七二十一小时为土,二十二为木,二十三为火,二十四为日,第二天第一个小时就为金。第二日亢宿值日,配金,普遍的角木蛟、亢金龙什么的中间那些木、金就是这么来的,这只是值日对应的七曜。以此类推,氐宿为土,房为日,心为月,尾为火,箕为水,斗又为木。

星宿在古印度也有,有人说印度存在二十八和二十七两种体系。二十七体系的没有牛宿,我猜都是二十八,只是牛宿不用,跟大衍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一个道理。二十八方便配四配九,二十七方便配三配七。

上个世纪有人提出过十三月历法,提交给国际联盟改历会议进行研究。一个月二十八天,这种历法老早以前就应该有人使用过,不稀奇。
相关文章